书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书包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伊春市2009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6:02:26 阅读: 来源:书包厂家

2009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兴市富民”的主基调,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推进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构建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了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全市活立木总蓄积比上年净增5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被率达到82%。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化学耗氧量(COD)减排940吨,二氧化硫减排559吨。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8.9%。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一)森林资源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是不断加大珍贵树种保护力度。红松保护工作蓬勃开展,召开了红松联合会一届三次理事会议,加强了红松网站建设,随时向社会公布红松认领和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努力扩大外埠红松认领、发卡范围,拓展认领区域,累计3.4万人参与爱心认领红松8.03万株,募集红松保护基金803万元,比上年增加191万元。全面禁伐椴树、色树、三大硬阔(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等珍贵濒危树种,严把调查设计审核审批关、伐区作业质量关、木材运输关,从源头、生产和运输上杜绝采伐珍贵树种现象。

二是科学营林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全力推进树种、林种、更新方式调整和森林经营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引进推广先进技术,逐渐增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天混合更新的比重,加大了珍贵树种、阔叶树种和混交林的培育力度和营造比重。2009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其中,地方林业完成14.4万亩,森工系统完成5.9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75.8万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45万亩。

三是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破解了权属证发放与采伐指标争取等难题。为进一步做好扩大林改面积准备工作,对14个扩面林业局开展了外业区划调查工作。2009年,全市林改试点承包经营林地内完成造林面积1074公顷,造林职工296户,发展林下经济618户。林改四年来,8万公顷林地内营造林面积已达9743公顷,成活率、保存率得到极大提高,林下经济发展2328户,涉及项目30余种。

四是全面强化了防伐、防火、防垦“三防”工作。通过实行限额采伐,严格伐区管理,森林资源消耗从源头上得到了控制,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三总量检查。森林防火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北部重点火险区实施了“天眼工程”,成功扑灭了“4.27”沾河过界森林大火,创造了我市依靠人力扑灭最大面积山火的记录。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林地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回收了被侵权发证的1500多亩林地。

五是科学调整林场所布局,推进烧柴改革。编制了《伊春林管局林场所布局调整规划》,拟将现有的218个林场(所)调整为163个,撤销55个,建立43个中心林场。目前,以美溪、朗乡、乌马河为示范的林场所撤并改造工作顺利启动,林场所撤并拆迁完成4个,撤销机构完成13个,全市第一阶段撤并30个林场所的目标,随着棚改户的回迁将全面完成。同时,启动了烧柴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积极探索新的生活用能节能方式,引导使用和研发替代烧柴取暖新的用能节能方式,初步形成了居民生活用能供需多元化的格局。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

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乌伊岭、红星、友好、朗乡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自然保护区提档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新青的国家级白头鹤自然保护区已通过评审,“中国白头鹤之乡”称誉获批。新建伊春河源头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万公顷。全市现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1处,总面积70.3万公顷,比2008年增加近8万公顷,占全市行政区划面积的比例达到21.5%。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坚持开展执法检查,坚决打击非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等行为。严格执行市政府保护林蛙一号令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林蛙养殖、经营活动,使我市的林蛙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两年来,全市组织保护林蛙执法检查120余次,收缴放生野生林蛙2万余只。加强蓝莓资源的管理,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兴安蓝莓节。8月12日,黑龙江省蓝莓协会正式登记注册。加强蓝莓基地建设,由市、区共同投资建设,对基地进行合理区划,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驯化本地品种等方式,培育适合我市气候条件、适宜大面积栽植、产量高、品质好的蓝莓品种。目前,全市共建立蓝莓保护基地8个,基地总面积为6011公顷,签订蓝莓承包采集管护合同384份,使1.5万公顷的蓝莓资源得到保护,管护承包面积已达集中分布面积2.4万公顷的62.5%。继续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强化了新青、友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建设力度,加强了候鸟回迁我市的关键时期的监测工作,鸟类环志达到118种52883只,数量达到全国第一。

(四)耕地保护得到加强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实行培肥地力、水土保持以及进行整理复垦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2%。整理复垦土地11项9916.9公顷,新增耕地1320公顷。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灌溉能力。开展了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建设了一批水源工程、渠系配套工程。全市新打抗旱水源井579眼,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5处,清淤渠道25.23公里,新增改善水田灌溉面积3.32万亩。

(五)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列入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的6个项目进展顺利。抓住规划增补项目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我市3类4大项共9个项目纳入规划中,其中,3个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和1个清洁生产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加强了饮用水源安全工作,编制了《伊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监管设备、检测车和部分监测设备已到位,为各县(市)区配发环保执法车辆23台。同时,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20公顷。

加强矿区生态治理与恢复工作。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全年未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件。加强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监管力度,共实施地质环境治理项目59个,地质环境治理资金累计投入近3.7亿元,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约占全省的49%。新争取国家和省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8个,批复治理资金1.3亿元。全面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收缴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对全市矿山企业共收取保证金49.8万元。认真开展了探矿权、采矿权清查,全市现有探矿权93家,勘查总面积1693.4平方千米,勘查设计投入6730.3万元。全市现有采矿权130家,矿权登记面积55.4平方千米。

(六)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以工业为重点,推进工业节能。积极做好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对重点耗能单位、规模以上工业的技术改造,强化节能监察,下达节能指标,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工艺设备落后、附加值低的企业,采取经济、行政、政策等综合手段,坚决予以淘汰。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对年耗能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热电厂、冶金、建材等12户企业实行了节能目标管理制度,确定了企业节能管理负责人和责任人,加强了企业节能工作的管理。华能集团热电联产项目动工兴建。

二是严格控制经济增长产生的增量和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工作。实施化学耗氧量减排项目7个。按照增产减污的原则,对24个新建项目申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平衡。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物增量,与各地电力、钢铁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了电力、钢铁行业月报制度。对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实行了信息月报制度,乌拉嘎金矿、黑龙江金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已通过省验收。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朗乡林业局是全国唯一一家的林业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依托年加工能力30万立方米木材资源、年利用“三剩”资源17.9万立方米的林产工业发展基础,初步构建了具有林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稳步推进了伊春区、西林区、新青区、汤旺河区、南岔区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同时,伊春坚石水泥厂等19户企业的22种产品符合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条件,已列入黑龙江省2009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目前,我市累计利用粉煤灰37.7万吨、钢渣68万吨、木材“三剩物”130.8立方米,实现了企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

(七)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加强了低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了炉窑灶改造工程的力度,治理改造锅炉30台,拆除烟囱20根。加强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创建安静小区5个。加强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对全市26家医疗危险废物焚烧单位开展了专项检查,印发和启动了《伊春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加强了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对12家重点监管的辐射单位进行了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工作检查,对Ⅲ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26个,安全转移浩良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废弃放射源12枚。

二、生态型产业发展加快

(一)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

加大景区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旅游项目36项,总投资3.6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黑龙江(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节、首届林都伊春冰雕艺术展冰雕大赛、第五届林都伊春冬季摄影节、第二届“林都—伊春”冰雪汽车场地越野赛暨第三届中俄汽车争霸赛伊春站赛等节事活动。发起并承办了首届东北亚生态论坛,举办了中国环境与健康发展论坛,并被确定为这两个论坛的永久举办地。2009年,我市被各国驻华大使馆认定为“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旅游城市”,汤旺河国家公园被评为“中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铁力市被评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旅游业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26.7%。特别是冬季旅游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仅12月份就接待游客18.5人。

(二)绿色能源业蓬勃发展

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38.9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37.1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1.42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容量0.4万千瓦。生物质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生物质气化项目1个,年产气4万立方米;安装生物质半气化节能炉1000台;灌装沼气预计年产5.1万罐。全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2.94万平方米。

(三)森林食品产业势头良好

召开了发展森林食品产业战略研讨会、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暨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大会,促进了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全市森林食品业增加值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10%;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实现6612.1元,同比增长8%。一是基地规模得到扩张。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森林食品原料基地201个,面积67.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1.1%和4.9%。二是食用菌产业素质有所提升。通过采取专题推进、现场培训等方式,使代料栽培、菌种管理、建立价格协调机制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批开口、催芽、灭菌等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今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5.2亿袋,总产量3.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和14%。其中黑木耳4.9亿袋,产量1.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3%和13.3%。全市现有食用菌合作经济组织114个,其中协会型89家,专业合作社15个,实体性合作组织10家,极大地提高了广大食用菌种植户自我服务、自我组织的能力。三是龙头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已建成以升辉果酒、忠芝集团、翠花蔬菜集团等龙头森林食品精深加工企业50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户,带动基地200万亩。研发新产品15个,野生蓝莓花青素酒获中国酒业最具竞争力产品创新奖。新上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精深加工项目5个,其中,伊春银色森林食品公司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总投资1.8亿元,已于9月12日在工业园区奠基,建成后将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以保鲜食用菌为主的综合性食用菌生产企业。四是产品认证数量不断增加。黑木耳、红松籽、榛蘑等6种森林食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伊春市丰园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18个系列68个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目前全市有效使用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志产品达180个。有7个商标获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17个商标获市知名商标称号。五是市场空间稳步扩展。目前,在各大城市建立经销点120处,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兴安岭森林产品展销中心、繁荣山特产品一条街、铁力市山特产品大市场、铁力局松涛山特产品一条街等产地市场渐成规模,年交易额达2.8亿元。成立了全省地级市规模最大的林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为森林食品、药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质量保证。

(四)生物药业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北药产值11亿元,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医药工业(含北药加工企业)完成产值2.9亿元,增加值1.6亿元;药材生产完成产值8.1亿元,增加值4.9亿元。完成药材种植面积20万亩,药材改培面积35万亩,采集销售野生药材9000吨。一是实施自主创新,加强基础建设,增强了医药企业竞争能力。铁力蓝天制药和神树制药通过了GMP复检现场验收。各家医药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了康妇消炎栓、哮咳喘片、刺五加片、替米河坦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等10余个国家名优新产品,并购进外地30多个新品种。二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林下药材生产,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推进了林下药材的栽培改培。目前,林下种植与改培药材10多个品种,面积达到35万亩。现有的药材生产基地,已走向从散户经营到规模化发展时期,以从农田种植逐步向林下栽培改培方向发展,实现了种植、栽培、改培、养殖4种类型。全市27个省市级药材生产基地,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改培面积达到20万亩,生产品种增加到20多个。今年生产各种药材6000多吨。三是突出“林都北药”品牌宣传与推介,促进了市场开发。目前,全市使用 “林都北药”商标的企业已达到了70多家。医药企业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形成了辐射30多个省、市(区)的区域网络,药品营销人员近500名。全市现有医药药材批发企业已达到30余户,药材收购站(点)30处,从事北药经营流通人员800多人,今年实现营销额2亿多元。一些特色的地道药材如平贝、五味子、刺五加、人参等还销往到台湾、韩国、香港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2009年是我市历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工程量最大、完成任务最多、成绩最突出、变化最大的一年,完成投资3.5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5.1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板6.4万平方米,新建排水管线2100延长米,安装路灯192盏,改造临街楼房外墙47栋,改造高压线路1100米,开工建设了红松广场,维修改造直管产楼房140栋,完成漏雨楼房“平改坡”53栋3.7万平方米,供水、供热普及率各提高4个百分点,分别达到64%和50%,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中心城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新增绿化面积263.8公顷。

(二)棚户区改造全面展开

精心部署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同步实施城市和林区两个棚改工程,创我市城市建设历史最高记录,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全市完成拆迁面积180万平方米,开工面积27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1亿元。

(三)新林区、新农村节能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路建设共计完成114条961.4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98.6%。改造泥草房2206户,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其中,建设节能住房2005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新建砖瓦住房2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9.61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81.95%。发展大型沼气项目3个,小型联户沼气项目44个。建成农村物流配送中心5个,新建和改造农家店590个。

四、生态科技与文化建设发展加快

(一)生态科技支持能力不断增强

2009年我市着眼生态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强技术的引进、推广与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化进程,安排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12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9项,推广与产业化项目3项,提供引导资金175.9万元,内容涉及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近自然恢复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树种文冠果栽培技术研究、水曲柳全同胞子代林、良种示范林营建技术、小兴安岭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方法研究、林地承包经营管理系统推广等方面,对林区加大生态保护、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鼓励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推进技术节能

组织实施了一批节能示范项目,涉及内容包括严寒地区居民小汽车车库节能降耗技术在全市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分户式三位一体寒地沼气生产技术在农村能源中推广应用,采用太阳能光电照明在路灯、景观灯等方面推广应用。

(三)开展全民环境教育

将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伊春市生态县(市)、区建设和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工作总体目标责任制考核。一是开展了从业人员、农民和学生三类人员环境教育。目前,我市从业人员接受重点环境教育计划人数13.5万人,普及率达到75%,农民接受重点环境教育计划人数3.5万人,普及率达到66%,中、小学校环境教育开课学校141所,已接受环境教育中小学生总数8901人,中学生环境教育开课率达到99%,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99.8%。二是指导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开展了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绿色创建“六进”活动,完成典型培养进学校19所、进军营3个、进机关17个、进企业17个、进社区17个、进乡村3个。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82所,其中,国家级3所、省级36所、市级43所。开展了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兴安国家森林公园以自然科普长廊为主要教育形式创建了市级环境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已创建各级环境教育基地15处,其中省级4处、市级11处。开展绿色家园系列创建活动,创建了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各1个,全市参与绿色家园创建单位总数达到330个。同时,开展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社会活动周、节能宣传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一系列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合发彩票

最高警戒内购版

新大主宰最新破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