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书包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券商业务30版本

发布时间:2021-01-25 15:01:24 阅读: 来源:书包厂家

券商业务3.0版本

马年的中国A股市场,除了对IPO新股的炒作热情,并没有给广大股民带来太多收获。年初以来,上证指数一直徘徊低位——专家口中信誓旦旦的“钻石底”,早就成了股指坚不可摧的“钻石顶”,绝大多数散户黯然淡出了股票的趋势交易。  意外的是,清淡的二级市场交易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对证券公司业绩造成影响;相反,上市券商2014年的半年报普遍报喜,整个行业的利润增速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个别大中型券商的利润甚至接近同比翻番。券商板块持续地表现活跃,印证了去年底我们对经济升级中金融体系结构变革的判断。因此,如果仍让我挑选下半年策略投资的超配行业,除了军工,恐怕就是券商了。

如果放在更加长远的投资角度来寻找机会,我们必须回顾过去二十年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判断这种超配策略能否持续。从盈利模式上区分,我把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历程姑且分为三个阶段,套用流行的IT术语,分别称为券商业务的“1.0版本、2.0版本和3.0版本”。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有了股票市场,成立了证券公司,野蛮而强烈的投机氛围和财富效应,迅速把股票投资和证券公司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应运而生的券商业务1.0版本中,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在宛若毛细血管的各个营业部,在各类巧舌如簧的股评黑嘴忽悠能力,也在投行部门对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的公关能力上。  曾几何时,一个“好的”证券公司,就是成为一个能呼风唤雨的投机市场风向标;券商盈利主要靠自营业务——逻辑很简单,自己的资本金都不能在“小道消息、炒作投机”的市场挣钱,凭什么带着股民去挣钱?而券商的研究也只是个摆设,主要是在各类媒体混个脸熟人品好,便于关键时刻给大资金“抬轿子”。  券商业务2.0时代,是由公募基金规模化带动的。通过“局部”引进国外先进基金管理制度,中国的公募基金业“突然”出现在A股市场,并迅速成为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机构投资者。个别先知先觉的证券公司,迅速把研究和投行服务聚焦于这些市场“新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证券公司“卖方服务模式”。  相比于前一阶段的野蛮生长,以卖方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的证券公司,逐渐摆脱了对靠天吃饭的自营业务的绝对依赖,生存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无论是券商研究还是投资银行,都开始强调专业化的深度题材挖掘,进而对接财力、底气更足的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从营业部层面转向总部层面。  但是,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从设计源头上更加强调融资功能,对投资功能的制度设计保障一直不足,A股市场难以维持良性的市场化投融资循环。以证券公司公募理财产品、公募基金股票类产品为代表的价值型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回报太低难以留住投资者,投资经理被迫重新回到“寻找内部消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1.0版本老路”上,券商的卖方业务和投行服务也开始偏离专业化轨道,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公募基金经理的“老鼠仓”行为——说难听一点儿,券商卖方服务多少有些“助纣为虐”的意思。  扭曲的市场环境,使得证券公司在2.0版本盈利模式下,并不是一个“挣钱”的行业,ROE(净资产回报率)徘徊在5%上下,远远低于靠存贷利差为生的商业银行,更比不上信托公司,由此造成券商人才流失严重。好在行业困局也催生了过去两三年的“创新”浪潮,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开始尝试盈利模式的3.0升级版本,即金融中介本源的实体经济领域,依靠金融杠杆下的买方业务扩展利润来源。  以证券公司的研究服务为例,单纯依靠二级市场、服务公募基金、赚取分仓收入,显然已经不划算了。券商研究所的范畴,必须从单纯的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拓展,从单纯的股权融资向债权融资拓展,从交易所市场向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从单一公司估值向全产业链扩展,最终实现全行业、全产业链金融资产定价体系。  更大的转型挑战来自于投行部门。传统的中国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越来越局限在狭义的通道服务。在券商业务3.0版本中,投资银行部门将转型为“融资业务综合平台”,是连接券商前中后台的关键枢纽,是公司内部最具议价能力的组织核心。辅以券商研究所的独立定价体系,对机构客户量体裁衣的“融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将成为未来券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果说过去三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依靠的是“增量资产货币化”,那么未来三十年,必须依靠“存量资产证券化”。可以想见,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突围必须紧紧抓住时代需要,依托上文分析的研究和投行卖方业务升级,辅以券商得天独厚的金融杠杆融资能力,通过对整个宏观经济中被低估资产的持有,实现超额收益进而提升行业ROE,重新赢得投资者青睐。

上海产品结构设计

湖南工业设计

丹东工业设计

乐东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