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书包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探析野生泉水鱼人工驯养技术翅膜菊

发布时间:2020-11-04 07:20:25 阅读: 来源:书包厂家

泉水鱼其实就是油鱼,是鲤科鱼类,主要分布在宜昌以上长江上游干流以及四川境内的支流和乌江中。今天主要来学习专家们对野生泉水鱼人工驯养技术的初探。

一、材料和方法

1.野生个体捕捞

2013年5-10月分别在大渡河下游金口河镇、长江干流宜宾段、长江支流南广河上游和乌江流域彭水段收集泉水鱼野生个体。采集到的野生个体,通过氧气打包运输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成都基地,进行室内和室外大池驯养。共采集到约20千克野生泉水鱼,平均全长19.5厘米 (12.5~25.4厘米), 体长15.6厘米(10.2~20.4厘米), 体重87.7克 (20.2~216.7克)。

2.野生个体驯养

野生泉水鱼首先在室内进行驯化,室内驯化池的规格 1.5 米×3 米(水深0.3~0.5米),流水养殖,进水量不宜过大,保证有足够的溶氧,3~4小时能交换一次水体即可。水源为井水,水温17~19℃,pH为7.5~8.2,溶解氧含量5.5毫克/升以上,水质清爽,水量充足。采集到的野生泉水鱼在下池前用2%~5%的食盐溶液浸泡10~15分钟。野生泉水鱼进入驯养池后随即投放和野生泉水鱼同等规格的鲤鱼或鲫鱼混养,减轻泉水鱼的应激反应,加快对环境的适应。

泉水鱼下池2天会慢慢适应新的环境,此时开始进行驯食。对于泉水鱼饲养,主要选择32%粗蛋白质颗粒饲料。在投食过程中,投食者应根据泉水鱼口下位等具体情况,提前将颗粒饲料进行浸泡。每天投食2次,每次控制投饵率为喂鱼总重的1%,连续投喂5天。之后将饲料吊在池中的饲料盆里,加强对泉水鱼食用情况监测。对于泉水鱼的驯食,应逐渐减少饲料浸泡时间,使得泉水鱼能够逐渐适应饲料的硬度。7天之后直接投食,保证泉水鱼能够较好地抢食饲料。对于泉水鱼的喂食,要做到定时、定量,且保证饲料的品质。具体每天的投饲量还要根据天气、鱼吃食情况等灵活调整。随着鱼体规格增加,适当增加饵料粒径。

由于室内的鱼池面积小,水体易被残饵和排泄物污染,易造成驯养鱼类的疾病。因此,综合考虑后在室内驯养1个月后野生泉水鱼全部移到室外的鱼池(1100米2)进行培育室外大池水源为河水和井水,注水经40~60目网过滤除杂。室外大池使用前先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3天后,加水冲洗后加注新水。野生个体进入室外大池前,先将室内水温进行调整,待其与大池水温基本一致,避免对泉水鱼产生刺激,使其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同时利用2%~5%的食盐水,对泉水鱼进行浸泡,完成上述操作步骤后,将泉水鱼放入大池中,并加强对泉水鱼的观察。饲料仍然投喂在池中的饲料盆里。

3.日常管理

每天观察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同时检查进出水是否异常。室内驯养时适时虹吸排出驯养池杂物,保持池水清洁和环境安静等,每周泼洒一次3~5毫升/米3碘制剂溶液。在室外大池培养时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消毒等。投料要掌握 7~8 成饱的投喂原则,每半个月停料1天。每天记录驯养池水温变化、死鱼情况以及所投饵料重量等。

4.鱼病防治

泉水鱼移养驯化过程中与自然环境有所差别,所以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鱼病。因此在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消毒;并且在驯养时观察泉水鱼的活动、吃食等情况;发现鱼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得泉水鱼能够恢复活力。在水温比较低的月份每20天杀一次虫,杀虫药(一般用敌百虫、灭虫精、阿维菌素等)要交替轮流使用,防止寄生虫产生耐药性。

二、结果

泉水鱼在室内驯养1个月后,转至室外大池继续驯养2周,即可主动抢食人工饲料,摄食效果极好。

经过两年的人工驯养,体长平均为17.8厘米(15.9~21.2厘米),平均每年增长0.85厘米,全长 22.0 厘米(19.5~26.5 厘米),平均每年增加1.25厘米。

泉水鱼经过两年的驯养死亡率为50%,其中刚开始驯养前两周死亡率极高、约为40%,在之后的驯养过程中,死亡率约为10%。

三、小结与讨论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野生泉水鱼体长平均每年增长0.85厘米,全长平均每年增加1.25厘米。总的来说生长速度缓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室外大池培育,虽然偶尔有新水注入,水体交换忽略不计,相对整个养殖水体仍然是静水状态。另一方面泉水鱼的人工驯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其养殖模式和饵料的选择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工驯养中,选用的人工饲料为沉性配合商品饲料 — — 大口鲇成鱼商品料,并非泉水鱼专用料,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的泉水鱼饲料。因此建议收集的野生泉水鱼暂养一段时间后再运输,并且在驯养前期先用水蚯蚓、底栖动物等活饵投喂,再逐渐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既可提高其驯养的成活率,又可提高其生长率。

收集的泉水鱼系直接在江边收购渔民刚捕获的野生个体,并未在网箱或者水泥池内驯养一段时间,因此运输放养入池塘后还不能适应新环境,对人工饵料的适口性较差。在研究中发现,放入驯养池中的野生鱼在驯养前期死亡率极高,分析原因:①野生泉水鱼在收集、运输等过程中易受伤,加之应激性较强;②刚捕获的野生个体摄食沉性配合商品饲料效果差。综合以上两点,在驯养前期由于应激性和不摄食造成其死亡率高。而在驯养后期较小的死亡率,主要是由于疾病的原因。

根据鱼类繁殖生物学特性开展人工繁殖,通过大量繁殖培育稚幼鱼进行规模化增殖放流,已被公认为是保护本土濒临灭绝的珍稀特有鱼类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通过捕捞野生泉水鱼进行人工驯化并开展养殖技术研究,最终为开展泉水鱼全人工繁育工作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野生泉水鱼人工驯养技术初探的全部内容,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了解,此内容转载自头条号吉山花瑶,喜欢的农户朋友可以关注!

呜塔塔最新版

凡人修仙无敌版

迷失星球2破解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