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书包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应从中华农耕文明中汲取丰厚营养红花荷属

发布时间:2020-10-18 15:56:39 阅读: 来源:书包厂家

应从中华农耕文明中汲取丰厚营养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丰富经验。农谚就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交口相传、世代相袭,用以传授农业生产经验和生活感悟的谚语。它以精炼生动、质朴明快、富于哲理的简短语言,向人们揭示规律、传授经验、播种智慧,被喻为“农业哲理小诗”、“农业智慧的海洋”、“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是中华灿烂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农谚是对农业实践的经验总结,揭示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事不宜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水是田的娘,无水不打粮”,等等,都是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把握农时、利用气象、改进农艺的观念,体现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的思维,揭示了对农业生产的规律性认识。

农谚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人靠地长,地靠人养”,“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虫不怕,病不怕,就怕有灾不管它”,“今日人种树,他日树养人”,等等,都是劳动人民敬畏自然的体现,反映了顺应天时、善用地利的思想,蕴含着集约经营、精细管理的理念,揭示了华夏农业文明精耕细作的特征。

农谚是对生产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树不剪不成材,子不教不成器”,“教子不离书,种田不离猪”,“地是黄金板,人勤地不懒”,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富含人生哲理,揭示了农业生产认知对人生、社会的启迪与借鉴。

农谚根植大地,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口口相传了很多农业谚语,语言生动但道理直白,我们干部也应该了解,最好熟记于心,这样就能更好懂得一些农业基本知识。这是总书记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三农”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明确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实现“四化同步”,关键要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借鉴世界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也要继承发扬我国璀璨的传统农耕文明,学习前人智慧,汲取历史营养,把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织专家,在浩如烟海的农谚中采撷精华、科学注解,编辑了《农谚800句》。全书图文并茂,努力做到既符合农事规律,展示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气息,利于社会传承。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置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进程中,手捧农谚国宝,品味前人智慧,相信广大“三农”工作者都能汲取到丰厚的营养,为“三农”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武汉白癜风的医院

治心脑血管好的医院地址电话

福州妇科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