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书包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当代的单身文化[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6 00:49:37 阅读: 来源:书包厂家

中国当代的单身文化

享有著权严禁刊载转载侵权必究!?

???中国古代一直流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结婚生子、家庭家族一向是被看作最重要的。以“香火”传承家族的文化结构中,单身生活自然是不值得提倡的。虽然有刺客专诸、聂政、荆轲留下了著名的单身事件,但对整个社会的进行几乎没有影响。剩下的便是丧偶的女性或极度落寞的男性,他们乃是被迫单身。

自寺院文化兴起之始,一个以禁欲为目的的单身群落便产生了。然后就是宫廷之内的宦官与宫女们。他们生活的悲惨与凄苦却不是现代人可以理解的,那是一种压抑得近乎囚徒般的生活。但对平凡人家而言,家庭始终是第一位的,近乎所有人从心里上渴望着家庭,渴望着繁衍后代。

在近代中国,丧偶的女性依然是单身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礼教的约束和影响下,她们必须守着贞节牌坊过日子,其命运之悲惨,也是不言而喻的。沈从文先生描述的美丽湘西,有这样的风俗:有个叫“落洞女”的单身女性群体,单身的她们被喻指为嫁给了神,必须为神守住身体,世俗的人不能娶她们为妻,信众们要供养她们。然而,即便被尊重,除了在物质上待遇有所优势,在精神温暖的需求上,还是与其余的单身女性无异,而且由于被供养,更不能违反规定。

据说在广东,民间曾有一个叫“自梳女”的单身团体。她们以集体的方式生活,同吃同住,共同扶助。她们通常都有两种选择,嫁人之后就等于自动退出团体,要么就与姐妹们生活至终老。近代中国也开始出现女子修道院。这些女性单身群体,以自发联合的形式来解决单身带给她们的痛楚,来抗议社会对她们的不公。

然而,从近代以来,时隔一个世纪之后,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横行了千年的封建男权文化、男权思想遭受了巨大冲击。

1950年5月,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对离婚作出了反传统的新规定,全国离婚潮瞬间被掀起。当时,广大妇女视离婚为解放,尽管当时经济文化水平都还很低下,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影响着许多人的思想,但已经有一部分人站出来,接受了新的合理与合法的思想,只是,那个时期,社会舆论通常会指责提出离婚的一方,被认为是对婚姻的不负责任和不贞。

70年代末,文革结束了,那时的城里却也聚集着大批的单身女青年。文革期间,男青年们在乡下接受了当地女青年,他们彼此组成了家庭,而那些大城市过去的女青年却坚守阵地,宁肯单身,也不“下嫁”,偶有“下嫁”的,多为形式所迫,或是无奈缠身。

90年代前后,追求自由快乐的思潮在青年男女中全面爆发。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修改了离婚条例,将“感情破裂”作为合理离婚的指标,而这个指标又着实没有量化标准,之后离婚人口猛增。单身人群数量也急剧增长,特别是城市单身女性,已经逐渐开始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符号。

曾有一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与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这个数据在1990年仅显示为10万。婚姻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大幅度上升,面对压力,年轻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人生究竟是为何,仅是为了一纸凭证吗?思考后的结果是,他们不再以婚姻作为对爱情的承诺。计划生育政策也使生育后代不再是无法推卸的责任,没有孩子,婚姻的有与无,比较而言,压力自然小了许多。

另外,在生活成本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所谓的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可能只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收入,然而现在结婚所需的房子、车子却要花上许多人几年的薪水,孩子出生后的教育成本更是不可预计。在这一个层面受阻的大多是白领和中产阶层人群,他们注重生活享受,而结婚那一大笔开支,将会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

也许有了前人的批评与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经济的稳定是家庭生活幸福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所以,在工作竞争大的今天,很多人不再愿意用青春去交换家庭。逃避了婚姻的压力之后,又可以追求刺激的一夜情,或者网络恋情等。就算没有婚姻,就算是单身,也不会有无性的烦恼,这个世界,有越来越多的性解压方式,在很多人眼里,婚姻反而是最烦恼,最无趣也最容易过期的。90%的单身人群,都是单身却有性生活的。于是,一晃一晃的就到了30岁。30岁的单身人群,被家人朋友包围着,催促着,却依然迟迟踏不进婚姻之门。在婚姻的门外,高颂着《围城》,给自己拒绝婚姻找到了最有文学修养的理由。

经济又的确不是促成单身潮的唯一原因,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一次单身女性的调查中,反映经济状况的题目里,近50%的人表示自己有房,20%的人有车。女性们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她们已经不愿意男性再用婚姻来约束自己,她们不愿再附着于男人而生活,因此一部分人踏出了女强者的步伐,以单身来标榜自己为新世纪的新女性。

而对于保持单身的原因,则有60%的人表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可是什么样的对象才是合适的呢?

越来越独立的女性,希望找到越来越完美的男性作为配偶。而男性则希望找到温柔娴淑的女性做伴侣。男女之间的追求开始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又要事业有成,又要温柔体贴,是当代大多数城市女性对男性的要求,而同样生活在压力下的男性与女性,通常都难以相互理解或忍让。

1982年,我国的单身户为1745752户,1990年有8000000户,北京有20万户以上,而现在仅南京就达到了40万,京沪两地有百万之众。上海人口情报研究部门曾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1980年结婚人数为18万对;1990年是12万对;1997年是10万对。有一个著名的四级理论,将男女按素质各分为A\B\C\D,最好的建议就是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而剩下的A女和D男就配不起来。于是乎,单身人群的90%都是有社会底层或偏远山区的男性组成,女性则有了退让和选择的余地。毕竟大龄单身女的处境是很尴尬的。

虽然同为单身,男性和女性的心理还是有相当的差别。对女人而言,若没有男人迎娶,感觉就是剩品,是废品。男人则不是这样,现在年龄大的未婚男士,有事业有经济基础,则成为“钻石王老五”,是婚姻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他们的对象多是年轻漂亮的女子,而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子也以找这样的伴侣为目标,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而事业越来越成功的女性,通常是身心疲惫的,很多男性又不敢靠近,年纪轻的男性则大多数都停留在追求事业的路上,能与这样的女性靠近的,又多数是不务正业的男性。总之,事业成功的大龄剩女,很难找到情投意合的结婚对象。

以下列举几个单身多发人群:

排在第一位的是咨询公司,他们在飞机上的日子比在地面上多,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旅行箱处于备战状态,因此,男性们很多娶了空姐。其次就是会计事务所,他们的工作烦躁而又辛苦,超时加班是正常现象,缺少时间去找对象。接下来是公关广告公司,认识很多很多人,但每一个工作关系都差不多,基本都与利益挂钩,难以转为情人关系。还有就是律师事务所,被指为浪漫指数太低,女律师更是让男性畏惧。然后设计师行业也比较痛苦,她、他们永远处在求新的状态,对很多事物都难以保持长久的激情。女人们又觉得这个行业的男性太女气,难以接受,而且他们天天面对美女,很难放心。一些网络工作者又十分年轻,女孩们大都喜欢比自己年长的成熟男士。记者、编辑们由于接触东西多,或被指自恋、清高也踏入了单身多发人群行列。演艺圈人士们感情生活丰富,诱惑太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伴侣,有时为留住“粉丝”,还要刻意保持单身。运动员们风光无限,可是也容易单身,毕竟封闭式的训练,仅一个小圈子,很难成双成对的。

达到适婚年龄的单身们,也只有寄希望于万人相亲会了。家庭文化的主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单身文化能取代家庭文化成为新的主流吗?关于人性温暖的需要,也许在提醒着我们,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家,而不是一个说破就散的避雨之地。性的自由与生育责任的抛却,让婚姻失去了两大功能,许多人渐渐不再相信情感,不再相信坚贞,进而选择单身。一个人的孤单到底是谁的错?

?

?

领商网

领商网

领商网